
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科挤满怀抱幼儿的家长。10月8日上午10点的监控画面显示,急诊、内科、呼吸科候诊区排起长队,多数是5岁以下婴幼儿。医院数据显示,发热咳嗽患儿比9月底激增30%,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阳性率稳居首位。
展开剩余79%RSV病毒专攻低龄儿童防线。治疗室里随处可见手背插留置针做雾化的幼儿,最小的感染者仅1个多月。这种病毒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,家庭聚集感染频发——5岁患儿就诊时发现外婆妈妈同步中招,全家出现咳嗽发热症状。
重症病例敲响警钟。6月龄以下婴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,感染后易发展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。某22天新生儿咳嗽三天后突发呼吸衰竭,脸色发紫急送ICU抢救。医生指出早产儿、先心病患儿重症风险比普通婴儿高5-10倍。
医生介绍,昨天接诊到一例5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小患者,一问发现家中外婆、妈妈等也都有感染症状。
对此,专家提醒,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,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。因此,家庭中年长的哥哥姐姐和父母长辈等,也要在流行期做好个人防护,降低家庭传播风险。
疫情提前两月爆发打乱防控节奏。传统RSV流行期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,但今年7月起医院已收治感染患儿。国庆假期人员流动加速传播,河南等地同样出现重症肺炎集中病例。预防措施成为救命关键。上海扩大RSV单抗注射液试点至43家医疗机构,婴儿接种后2-3天即可建立免疫屏障。专家建议家长回家先洗手更衣再接触幼儿,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。
这场病毒突袭暴露儿童健康防御漏洞。当急诊室的哭闹声与雾化机嗡鸣交织,RSV用最直接的方式提醒社会:守护婴幼儿需要科学防护与及时干预的双重保障。
发布于:福建省浩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